认罪认罚制度下,提升辩护技能,是每个刑事律师都要掌握的要点!

自2018年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来,案件适用率已达83.1%。几乎在每个案件中,检察机关都会询问当事人及律师对认罪认罚具结的态度,并以此给出差异化的量刑建议。
认罪认罚建议缓刑,不认罪认罚建议实刑;认罪认罚建议三年,不认罪认罚建议五年。在此背景下,无论家属还是律师在制定辩护策略时,都不可避免的要将认罪认罚纳入整体考量。
对律师而言,如何适应工作侧重点的变化变得尤为重要。
01
比如,如何在15天内做好庭前准备?
由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速裁程序在审查起诉阶段、审判阶段办案期限一般就只有10天,最长也不过15天时间,所以在办案机关本身办案时间就很短的情况下,这类案件留给辩护律师的办案时间只会更短。那么,在有限的庭前准备时间段里,律师如何做到“言之有物、手中有物”?
02
比如,如何更好地与检察官协商量刑?
以往的非认罪认罚从宽的案件,律师接受、掌握的刑辩技能多是庭审技能,如庭审发问、质证、辩论。但认罪认罚从宽的案件,因为工作重心由法院的庭审转变为检察院的量刑建议协商,传统的庭审刑辩技能已明显不适用,这对律师如何与检察院、法院协商确定量刑建议或者量刑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。
03
又如,如何把握当事人认罪认罚的时机?
在认罪认罚案件中,律师需要对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,就是否认罪认罚与其充分沟通。是否认罪认罚是当事人自己的权利选择,律师在接受委托之后凭借专业知识选择不同的辩护策略,对当事人来说也十分重要。
|